| EN
研究成果
研究成果
您的位置: 首页 > 研究成果 > 研究报告

胡必亮:“一带一路”的短期、中期、长期:怎么看?怎么办?

来源:金砖智库CBGG   时间:20216月24

 

“为什么现在把‘一带一路’打压得这么厉害?就是因为很多人出于不同的目的把‘一带一路’的边界扩张得太多了。实际上‘一带一路’没有那么多边界,主要就是基建。”2021年5月12日,由世界金融论坛和陕西省人民政府联合主办,陕西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陕西省会展中心承办,陕西金融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协办的“一带一路”国际金融合作论坛在西安成功举办。世界金融论坛学术成员、北京师范大学“一带一路”学院执行院长胡必亮受邀参加论坛并发表主题演讲。

胡必亮表示,“一带一路”倡议八年来,共建“一带一路”的制度框架基本已建立起来,包括共建“一带一路”的最高目标就是为了支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平台,这是最大的目标。“一带一路”的原则是“共商、共建、共享”,基本理念是“开放、绿色、廉洁”,基本目标是高标准、惠民生、可持续。

谈到“一带一路”未来的格局,胡必亮表示,就短期而言,要做的第一件事是共建“一带一路”国际抗疫合作平台。“一带一路”的重点在未来两三年是应该团结一批国家来推进抗疫的斗争,要建立“一带一路”国际抗疫合作平台,比如疫苗生产、防护设备生产、药品生产。救人要紧!

胡必亮表示,目前“一带一路”的争议就在于很多人把“一带一路”与地缘关系、政治、文化输出挂钩,“一带一路”主要不是干这些的。“一带一路”如果“缩”到一点,其实就是一个基建倡议。“一带一路” 搞基建是没有任何争议的。全球目前基建需求很大,中国的基建能力强,性价比好,中国通过共建“一带一路”倡议走出去,为世界搞基建,何罪之有?为什么要打压?“一带一路”中期要协助做基建,大规模做基建,这是“一带一路”的主要任务。

胡必亮表示,中期而言,“一带一路”主要做两件事:第一、基建;第二、价值链。根据世界银行的研究,到2040年,全球需要94万亿美元的基建投资,每年短缺8千亿美金,需求很强大。“一带一路”如果缩到一点,就是一个基建倡议,主要就是基建倡议。为什么现在把“一带一路”打压得这么厉害?就是因为很多人出于不同的目的把“一带一路”的边界扩张得太多了。实际上“一带一路”没有那么多边界,主要就是基建。

胡必亮表示,长期以来,受中心外围理论的困扰,大家都觉得一个中心就是以欧美为中心的,但是这个世界这么大,国家发展变化这么大,一个中心不够。所有的国家都追求美好的生活,光靠一个美国欧洲带不过来。美国、欧洲和中国应该配合起来,来构建全球的价值体系。美国、欧洲是在价值链高端,中端跟日本、韩国、中国构建一套价值体系。中国是在低端、中端跟非洲、拉丁美洲、中亚构建一套新的价值体系,这是完全合理的。中国构建价值体系,再跟美国重新整合并构成一个价值体系,整个全球价值体系就构建起来了。产业链和价值链的体系,这是“一带一路”中期第二件要做的两件事。

胡必亮最后表示,一带一路”最长期的目标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长期且最终的目标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使全世界所有的人都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根据我们的研究,如果全球化继续推进,产业链和价值链继续这么发展,“一带一路”继续引领,到2050年,世界上没有穷国,世界上没有穷人,这就是大家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这就是中国“一带一路”基本的理念,这也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天下大同、天下一家的美好远景。

以下为胡必亮先生在世界金融论坛和陕西省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一带一路”国际金融合作论坛上的主旨演讲原文,未经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复制、转发、引用本文内容及观点。

胡必亮.JPG

“一带一路”的短期、中期、长期:怎么看?怎么办?

 | 胡必亮

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大家上午好!

首先感谢会议组织方对我的邀请,为了节约时间,我直奔主题。我们这个环节的讨论,布置的题目是两个:一是对七年多来“一带一路”建设的成就进行总结和概括,第二是如何构建未来新的格局。一个谈过去,一个谈未来。谈过去,我刚才发现很多嘉宾都已经提到了,讲得很好,我总结三点:

第一,“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的八个年头,共建“一带一路”的制度框架基本建立起来了,包括共建“一带一路”的最高目标和目的就是为了支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平台,这是最大的目标。总体而言就是高质量的共建,“一带一路”原则是“共商、共建、共享”,基本理念是“开放、绿色、廉洁”,基本目标是高标准、惠民生、可持续。这一套的制度框架已经非常的明确,并且受到了很多国家的认可,这就是为什么参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越来越多。现在有140个国家参与“一带一路”共建,所以“一带一路”国家是不断增加的,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成就。第二、从硬件角度来说,最集中的体现是我们很多企业参与,投了很多钱,干了很多项目,这都是硬件方面的。第三、综合方面。通过共建“一带一路”,“一带一路”和中国的影响力在全球大幅度地提升,特别是在东盟十国,东南亚国家,中亚国家,中东国家,非洲国家,“一带一路”和中国的影响力大幅度地提升,这也是为什么美国要打压“一带一路”的原因。

第二个方面,我谈谈“一带一路”未来的格局。未来的格局,就短期而言,我们要做三件事:第一件是共建“一带一路”国际防疫合作平台。“一带一路”在未来两三年的重点是应该团结一批国家来推进抗疫的斗争,要建立“一带一路”国际抗疫合作平台,比如疫苗生产、防护设备生产、药品生产。救人要紧!在未来两三年,不是再搞大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主要是赶快保障人民的生命安全和生活、身体的健康,这是最关键的。医疗卫生的合作是“一带一路”短期合作的重点。

短期合作的第二件事就是稳定供应链,促进经济尽快地复苏。中欧班列做得很好,陆海联运,跨境电商,这些都是为稳定供应链的。短期合作的第三件事就是促进绿色发展,包括绿色基建、绿色建筑、绿色投资,要支持“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中跟中国合作的国家,都要大规模地减少碳排放。实现碳中和不是中国一个国家的目标。中国要依托于“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框架,来团结所有跟中国共建的国家,都要分别实现碳中和。没有这些国家的共同努力,全球的碳中和是做不到的,气候的问题还是解决不了。这是短期的两到三年“一带一路”要做这三件事。

“一带一路”中期而言,主要做两件事:第一、基建;第二、价值链。根据世界银行的研究,到2040年,全球需要94万亿美元的基建投资,每年短缺8千亿美金,需求很强大。“一带一路”如果“缩”到一点,其实就是一个基建倡议,“一带一路”本来主要就是基建倡议。为什么现在把“一带一路”打压得这么厉害?就是因为很多人出于不同的目的把“一带一路”的边界扩张得太多了。实际上“一带一路”没有那么多边界,主要就是基建。美国现在拜登总统上台之后,拜登总统要在美国搞基建,美国这么发达的国家都要搞基建,那么这么多发展中国家的基建需求更是非常多,缺口非常大,所以“一带一路” 搞基建是没有任何争议的。

目前“一带一路”的争议就在于很多人把“一带一路”与地缘关系、政治、文化输出挂钩,“一带一路”主要不是干这些的,我们的建筑公司搞文化输出吗?没有。全球目前基建需求很大,中国的基建能力强,性价比好,所以中国通过共建“一带一路”倡议走出去,为世界搞基建,何罪之有?为什么要打压?刚才中国美国商会主席葛主席说得很好,企业是要赚钱的,搞基建没有国界之分,都要修铁路公路等交通基础设施、能源基础设施、通讯基础设施。“一带一路”中期要协助做基建,大规模做基建,这是“一带一路”的主要任务。

“一带一路”中期要做的第二件事是价值链。长期以来,受中心外围理论的困扰,大家都觉得一个中心就是以欧美为中心的,但是这个世界这么大,国家发展变化这么大,一个中心不够。所有的国家都追求美好的生活,光靠一个美国欧洲带不过来。中国的制造能力很强,中国在价值链上带动一部分国家实现产业的发展和价值重构,何罪之有?等美国和欧洲是来不及的,所以美国、欧洲和中国应该配合起来,来构建全球的价值体系。比如说中国跟美国形成一个价值体系,这个价值体系建得很好,这些年发展得很好。中国要买沙特、中东很多国家的石油,每年进口70%的石油,30%的天然气,50%的铁矿石,90%的大豆,所以中国跟这些出口国家天然地构建了一个价值链体系。美国、欧洲看起来羡慕嫉妒恨,没有必要,因为美国、欧洲是在价值链高端,中端跟日本、韩国、中国构建一套价值体系。中国是在低端、中端跟非洲、拉丁美洲、中亚构建一套新的价值体系,这是完全合理的。中国构建价值体系,再跟美国重新整合并构成一个价值体系,整个全球体系不就构建起来了吗?产业链和价值链的体系,这是“一带一路”中期第二件要做的两件事。

“一带一路”最长期的目标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长期且最终的目标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使全世界所有的人都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根据我们的研究,如果全球化继续推进,产业链和价值链继续这么发展,“一带一路”继续引领,到2050年,世界上没有穷国,世界上没有穷人,这就是大家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这就是中国“一带一路”基本的理念,这也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天下大同、天下一家的美好远景。

我想我的汇报就这些,请大家批评指正。谢谢!

金砖智库CBGG

金砖智库CBGG,全称金砖国家与全球治理智库,是非盈利的国际新型智库,总部设在北京。CBGG汇集了全球顶级的决策者、学者和业界领袖,聚焦世界经济格局的深刻变化,是世界金融论坛的主办方和发起方,致力于完善全球经济和金融治理,为加强和完善全球治理提供前瞻性的智力支持和政策建议。

请联系我们:info@cbgg.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