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N
研究成果
研究成果
您的位置: 首页 > 研究成果 > 研究报告

袁钢明:美元加息已经接近转折点

来源:金砖智库CBGG     时间: 2018-12-21 

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袁钢明

     近日,由金砖智库(CBGG)主办的“美元加息对新兴市场国家的影响与对策”研讨会暨报告发布会在北京金融街威斯汀酒店举行。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袁钢明在主旨发言中表示,美联储加息正好是切中美国经济的时弊,能够解决美国经济过热问题,将支持美国经济更加平稳、稳健的持续增长。这值得我们学习和注意。预测到明年或者2020年的时候,美元加息次数就会减少,会变成缓加息,慢加息,接近转折点。中国的汇率是有稳定的支撑力的,到现在为止,今年中国的贸易顺差是超过去年。今年以来,外商直接投资由去年的负数变成正数,由今年年初的零点几的增幅现在达到7%到8%的增幅,这种外资上升的变化对外汇的稳定起了重要作用,也显示了外资对中国经济和市场的信心。

     以下为袁钢明先生发言实录:

     我今天演讲的题目跟这个主题稍微有些改变,我觉得不光是美元加息对中国的影响,应该是美国经济对中国的影响、现状、趋势及其对策。我主要讲两大部分:一个是美国,一个是中国,都是现状与趋势。

     目前美国的现状是特朗普的强刺激,以美联储的强加息为例,不是一般的刺激,也不是一般的加息。特朗普的减税,美国经济的强劲,还有资本股市的高热,还在热上加热,强上加强。比如说最近新发生的一个情况就是本来油价已经要下跌了,或者是油价可能要出现振荡变化的时候,人们猜测特朗普对油价是要让它推高呢,还是要让它下降?结果没有想到他要想尽办法把油价压低。为什么呢?油价压低了有利于降低通胀,有利于继续采取低息的政策。所以他又反对沙特减产,而且实施对伊朗的制裁,造成了油价的进一步下跌。油价的进一步下跌促进美国消费或者美国产业经济进一步加热或者上升,所以特朗普还想把经济推向更热的层次上去,这是第一。

     第二,本来去年的时候,大家预测今年2018年可能加息次数也就是三次,大多数预测是三次,有少数预测可能是四次。但是从目前情况来看,已经加了三次了,而且从最新的美联储的声明上看,今年会加四次息。因为到现在为止,鲍威尔还在主张说是要防止各种各样的风险,他把防泡沫或者防过热作为一个主要的方向,他没有把美国经济可能出现的下滑或者减弱作为一种警惕的方向,所以美国今年第四次加息成为定局,所以美联储四次加息超出了市场一般预测。

     特朗普的强刺激和鲍威尔的强加息,这两个方向实际上是相反的。强加息可以说是对特朗普的强刺激的一种抑制,但是在美国很多人士看来,特朗普这种过热的、过力的刺激的话,会造成美国经济的不可持续,甚至会造成过大的、过高上涨以后过快的下降。反过来,鲍威尔强加息能够使得特朗普的强刺激持续一点,甚至温度更热一点。看起来是相互矛盾、相互制约、相互制衡的,但是实际上是相互支持的。这种相互支持可能会使得特朗普的经济,或者他的政策更加平缓、平稳一点,可以走得更远一点。

     这次美国股市的反应就能看出这一点,它暴涨又暴跌,前一段时间跌了两千多点,现在又回来了,所以跟鲍威尔的加息或者稳定的措施产生了稳定作用,有很大的意义,所以他们的政策正好显示出了一种相互制衡、相互支持的一种有效的作用,这也显示出美联储加息正好是切中时弊,能够解决美国经济过热的一些问题,但是还能够支持美国经济更加平稳、稳健、持续的增长。

     美联储的加息又是在美国经济的强劲的支持下,能够有底气,有基础,有支持。上一年的加息,刚刚有一个加息的动向和迹象的时候就产生了巨大的振动,好像美国加息进行不下去,推行不了,结果没有想到今年连续进行几次,越进行越好,而且进行的过程中好像加息的力度对美国或者美国资本市场都没有产生很大的冲击,越来越强韧了,所以目前来看,美国经济的韧性现在超过中国的韧性,这是值得我们学习和注意的方面。

     现在美国的经济,当然也不是一个直线的上升,它是在波动中、振荡中寻找一个方向。比如说美元也是这样,美元最近是振荡上升,美联储的声明刚刚发布的时候它在下跌,现在又上升,所以现在整体是在震荡中上升。美国股市也是震荡中上升,美国经济也是。虽然现在美国经济出现了家庭支出强劲、投资趋弱的局势,而且美国的房地产也出现了趋弱的变化,但并不影响美国经济整个的波动起伏上升的这种稳定的发展态势,这是目前的现状。

     那么我们预测下一步的变化,美国的加息今年已经连续四次加息的话,可能按照它未来利息的目标大概是3.5,接近3.5或3.3的样子的时候,那么到明年或者2020年的时候,加息次数就会减少,就会趋缓慢。所以我同意你们的报告,写得很详细,现在已经进入了后半段。按照我的想法,加息已经开始要接近到转折点了,就是由强加息,过了今年以后就会变成缓加息,慢加息,加息节奏减慢,加息力度减小,接近转折点了。

     转折点是什么意思呢?就是美国的经济现在也可能要进入转折点了。就是由强势上升、强劲上升,或者有可能过热势头变成一个平缓的或者是减缓的变化。这个减缓变化不见得是坏事,并不是说美国马上进入崩溃或者是下跌的一个变化。这恰好是美国经济成熟调控的表现,我们要注意这一点。美国的股市也开始由暴涨现在进入平缓、减缓,但是不一定是暴跌,它可能进入稳定的阶段,这也是一个变化。总体而言,美国经济的总体上涨,由强势上升变为平稳上升和平稳运行。

     第二是在这种情况下,美国股市和美国变化也开始由原来的直线上升,单向上升,变成一个振荡性上升的变化。美国股市可能再上升也难了,但是也不至于一下子暴跌。现在美国对于自己股市分析也很多,乱七八糟的,美国的股市也有强劲也有脆弱的地方,但是总体上来看,根据美国强劲增长或者美国整个金融体系的情况来看,它的风险基本上消除,不像中国还隐藏了很多风险,所以美国的股市还能够保持在很不简单的高位上的振荡,美元也是这样,美元也是在高位上增长,不像原来直线增长。这种高位增长仍然对中国形成压力,但是这个压力不像原来那么大了,这是第二。

     第三,美国的贸易战,我的看法是,最近我对这个贸易战跟他们讨论或者调研也比较多。我觉得美国可能会减缓贸易战,不像前一段时间特别是今年上半年或者年中的时候。现在看来,中美双方都有缓和的意思,比如说习近平和特朗普的通话,或者是马上就要见面,可能还会谈成一个协议,具体的协议等等这些方面都表明了不仅是中方有缓和的意愿,而且美方也有缓和的意愿。为什么?刚才我们说的美国的经济在增长,底气很足,美方也形成了一定能够打赢的想法,结果没想到出师不利,打到现在为止,美国对中国的逆差越来越大,而且不光是个逆差的问题,而且美国的产业结构可能更多地依赖中国的进口产品可能对它还更好一点。

     中国反制的措施,反而给美国造成了新的冲击。所以美国在贸易战中也碰到他原来没有意想到的困难,也并不见得他必赢不会输,在这种情况下他可能也会缓和一下,缓和一下不是完全转变或者完全结束,但是总比原来的过度强劲的、对冲的冲击要好一点。到了明年,美国的加息不会像今年这么强劲和持续。而且不光是加息,加息还是一个明确的东西,还有一些更隐晦的措施,比如说美联储的声明,美联储的各种对形势的描绘,或者是说法、判断、预测等等,都表明加息这个力度或者是调控的力度会减轻。比如说美联储已经对一些美国经济会下滑或者是减缓、甚至是存在风险的一些东西已经开始注意到了,所以才形成在变化中还有一种振荡,这是我们说的是美国经济的情况。

     那么我们下面就来看中国了。中国是在这个标题下的一个国家,其实美国经济或者是美元加息对整个新兴市场国家都造成了很大的冲击,强烈的冲击,甚至是致命的冲击。比如说委内瑞拉最厉害,整个货币贬值都快100%到95%了,都不值钱了。再就是土耳其,还有印度、俄罗斯等等金砖国家,很大的国家经济体都受到了冲击。中国跟他们这些国家相比那还是很安全的,很稳定的。所以说中国冲击再大,也是稳定的,这一点我们要看到这一点认识,这是一个基本的。

     但是中国仍然受到了很大冲击,中国受到的冲击最大的是股市,股市跌到了不能再跌的程度了,跌到了一片混乱,难以支撑的程度。而股市的冲击主要是来自于贸易战,为什么来自于贸易战呢?它并不是来自于汇率,因为贸易战每一次特朗普一说要加码了,要对中国加税了,马上股市就暴跌,所以股市还真不是美元加息所造成的冲击。股市是贸易战的心理冲击,而且贸易战的心理冲击还不是贸易方面的冲击,因为上市公司中跟美国贸易的公司并没有受到冲击。所以,贸易战的心理冲击主要来自整个中国经济可能要趋缓、要下行的这种心理上的振荡。

     所以,我们不能简单的说中国股市的冲击受到美元加息或者是贸易战的冲击。那么汇率受到的压力比较大,汇率则就是美元加息直接的影响,所以就美元加息来说对中国现在影响还是基于对中国股市冲击之后的范围来细看的话,汇率的冲击受到了贸易战的冲击,但是它没有股市的冲击那么大。虽然大,但是不像前两年那么大。大家都能知道汇率冲击最厉害的是2016年,也就是2015年股市非常紧张、非常困难的情况下,结果在2016年的时候股汇双跌,暴跌,以至于出现了国际市场上整体上看空中国,那时候我在美国,我清楚的感受到这个压力,就是索罗斯在达沃斯会议上宣布,他要做空中国,认为中国经济必然下滑。

     后来中国采取了非常强力的的手段,包括《新华社》、《人民日报》发文,比较强烈的回击,而且抛出了大量的美元,几千亿几千亿,甚至可能达到上万亿的国际储备都投入到这个货币市场上去,稳住了这场狂风巨浪。那现在根本没有这种情况,现在这些手段都还没有用,也用不着,因为现在虽然面对美元加息,人民币有压力,但压力还达不到冲击,更谈不上狂风巨浪。

     这一次的冲击远远没有2015年中国汇市的冲击大,2016到2017都出现了汇率贬值,现在的冲击都没有那个时候大。现在相反是在一种可以预见到的一种管道或者空间中在变动,甚至是一种可控制的有管理的一种波动或者汇率贬值,所以这种情况我们还是可以应对的。之所以没有出现这种巨大的冲击变化,是有一些内在的因素在里头,第一我们现在之所以没有巨大的做空冲击,除了中国经济不像那个时候有明显下滑之外,还因为16年我们使得所有做空的都失败了,所以他们估计中国还有强大的外汇实力,如果他们再做空的话,他们还会遭受巨大的损失,所以从后续的角度上来说,那一次巨大的干预市场或者回击做空力量的做法到现在产生了一种作用,使得谁也不愿意再跟中国这样一个强大的外汇储备的国家再对抗了,所以还是有意义的,当时看起来是吃亏的,但是实际现在来看,从长远来看还是有意义的。

     第二个,中国的汇率还是有稳定的支撑力的,就是到现在为止中国的贸易顺差还是很大的,大到什么程度?大到了会超过去年。我昨天晚上看了一下,现在一到十月我们的顺差是2500亿,去年全年,按中国的计算,美国是3700亿,中国是2700亿,而现在中国的顺差就已经到了2500亿。按照这几个月每个月大概三百亿的顺差的话,后面还有两个月的话它也是600亿,600亿加起来3100亿,那就超过去年的顺差,所以今年的顺差是超过去年,贸易顺差超过去年。

     第二,外资进入直接投资,外资进入情况还是比较好,现在直接投资还是上升的。而在前两年已经出现了负数,这种上升的变化给中国的资本流入或者是对外汇的稳定起了重要作用。今年以来外商直接投资由去年的负数变成正数,由今年年初的零点几的增幅现在达到7%、8%的增幅,所以这种资本流入对中国,还有投资,甚至还有这种我们说的证券投资,或者资本流动的一种新的看法对中国产生,这都是好的方面。

     比如说对中国的债券投资或者开发资本可能更多的会融合到国际资本市场中,而不是采取很多新兴市场国家,甚至是中国过去所采取的那种保守、退缩的方法,比如一碰到问题就管制就后退的做法。中国现在每一次碰到问题的时候是靠开放解决的,比如说今年股市的好几次事情,包括汇市好几次事情,都是通过开放国外资本,让国外资本更多的进入中国资本市场来解决的资金流入的问题。所以这是中国支持汇率有底气能抵御汇市冲击的一个重要的深层的原因吧。当然这个深层原因跟中国发现从改革中能够受益,而不是害怕改革受到冲击有着巨大的关系。

     再就是股市跌的原因实际上跟汇率这个压力还不太一样。汇率总的来说,现在进展非常好,汇率现在变成基本上跟着市场走,由市场来决定,达到了IMF要求的希望中国汇率是由市场来决定的机制,的确达到了。到现在中国的汇率基本上是按照市场的汇率来决定的,比如说现在的市场汇率其实压力没有很大的情况下,实际上是跟着市场贬值了,这种贬值不像过去硬撑着。如果硬撑着,结果中间价和市场价造成了脱轨,结果人家不听你国家的价和中间的价,官方的价不听,结果你的压力越来越大。

     所谓压力大,就是官方维持的汇率在市场压力下维持不住,就形成了压力。但是反过来官方价如果能够跟着市场价走的话,你压力自动就释放了,所以中国今年以来汇率基本上是走的这条道路,这条道路是非常正确的。我认为IMF对中国各种评价始终是正向的,积极的。

     我觉得现在对中国汇率的进展,机制的进展更加赞赏,我也感到这是一种新的进展。而且今年以来,总的来说虽然汇率的贬值幅度也是很大的,刚才前面说的新兴市场国家,刚才胡必亮也说了有些国家都是10%,其实中国今年的汇率贬值按照最高幅度算,不是按照年初的时候,年初和年中间四月份的时候汇率最高点相比中国的汇率贬值10%。一般情况下汇率可能贬值6%左右这样,所以说中国的汇率贬值也是比较厉害的。

     但是这个贬值可以说是有管理的,有控制的,可应付的一种贬值。而且这种贬值是释放了一种风险压力,是波动的,双向变动,所以这种贬值是一种市场机制。我们现在还不能简单的和新兴市场国家所受到的冲击进行类比,新兴市场国家货币的贬值就是崩溃性的,是单向的贬值,而我们不一样。它是一种市场性的变化,这是汇率的良好的机制在推进。

     股市很糟糕,股市到现在为止我认为越走越糟,到现在为止股市发生的波动还真不是外部的冲击,每次都是有一个心理说法就恐慌蔓延,大家都等待着政府救市,如果政府不救市了,大家就赶快跑。如果政府稍微说出一个什么话然后再揣摩其中各种各样的说法,或者各种各样的影响,结果造成了股市出问题。所以我觉得中国股市改革的思路或者改革的方向要深刻的检讨,要深刻的思考中国的确不能再走资金市、政策市,股市好不好就是看资金有没有,资金多不多,资金进不进,资金逃不逃,光看这个,不看产业、不看企业的效益,不看资本市场制度的改进等等,所以造成股市到现在为止也是等着政府发话,等着政府投入资金,等着政府救市。如果政府不想救市,那么股市就要下跌。所以股市要根本上来解决。

     虽然现在救市还会产生新的问题,就是每一次救市以后大家都知道这是暂时的,就会赶快逃跑,又会造成下一轮更大的削弱或者脆弱。事实证明一点,2015年的暴涨暴跌,现在又跌回原来低的区间去了,所以来说股市从长期或者制度层面上来说是不成功的,所以在这一点我们不能简单把股市赖到外部冲击上去。当然股市的冲击和贸易战发布以后,股市投资者们对中国经济的前景或者中国经济各个方面,或者中国经济下行的趋势的变化有重要的影响。

     当然中国经济的下行也不仅仅是外部冲击,或者也不仅仅只是经济实体的变化。其实跟中国金融方面的问题也有关,这是我后面要说的,所以整个中国经济的实体再加上金融方面的一些隐患,一些对应的措施不适当造成总体上中国经济的下行的趋势,才形成了股市上对中国经济失去信心,或者信心减弱的心理上预期的影响吧。

     所以,总的来说中国目前的情况是在美国经济强劲,而且美国加息强劲的这种情况下下行压力较大,加上中国自己内部存在的问题,我后面会说中国自己内部存在的问题是中国经济本身原来的问题就没有解决。他不像美国,美国通过了2008年的一次把过去的泡沫,房地产泡沫,次贷泡沫,一下子全部化解清楚,彻底清除,干干净净的,所以美国经济现在是没有隐患、没有风险的一个经济。

     而中国,现在是隐患全部留下来了,甚至加大了。2018年以后中国又推出新的刺激措施,这个刺激措施很大一部分是埋下了新的隐患,比如说更多的贷款,更多的政府的低效率的投资和配置,而且后来又出现很多更多的不规范的、有风险的融资扩张等等,反而中国是2008年危机以后造成2008年以后更多的新的风险,它和美国走了一条完全相反的道路,这一点我们确实要看。允许这样的长痛,不如人家美国有一年的下跌,然后人家美国现在健康的回升,不仅是长远的回升,现在是健康的回升。健康回升前面已经说到了。所以说中国和美国经济反向是让人感到很痛心的一点,我们要看清现实。

     最后一点,中国对策,中国对策首先来说我们面对的压力,实际上并不是造成中国经济下行的主要的原因所在,因为中国自己的汇率也有管理或者有支撑的实力在这里头。

     第二,中国的贸易实际上受冲击也不大,到现在为止也是顺差,甚至对美国出口的优势产业还在继续加快促动。因为中美之间的产业是互补,美国需要中国大量低成本、低价格,在中国有比较优势,但是对美国进口业也有比较利益的情况下,中国的贸易战,美国贸易战对中国并不是真正造成冲击的主要原因。中国是可以抵的住,甚至可以应付得了,承担得了的。所以中国不用害怕贸易战的问题,而且中国可以采取一些缓和为上,甚至是休战、停战对中国都是有好的,有利于维护中国和中美之间的关系,或者中美战略大局的,或者恢复中美战略大局的这样一个前景。

     但是,中国自己的问题就多了。中国自己的问题总体上来说是不利的因素多于有利的因素,现在往下走的可能性大于往上走的可能性。更不要说以前前些年,去年还有人说今年中国经济会出现一个上升的新周期,那是更加遥远了,更加不知道到哪儿去了。所以很明显中国下行压力加大,可不是嘴上说的,明显的趋势。这个下行压力到底来自于何方呢?我觉得主要是来自于2008年以后的风险持续加大,而不得不对付的主要原因。

     首先第一房地产风险,风险集聚进一步加大;第二信贷风险,杠杆或者是加高或者是不良贷款,不良信贷增多;第三还有我们说的去产能,越去产能反而越多。房地产的问题就是这样,房地产扩大了,带动了钢铁、煤炭这种过剩产能的扩张。再就是我们新的政策也出现了问题,表面上我们是在去风险,在减杠杆。结果减来减去都是民营企业,减去经济中最有活力、最有效力的一部分减掉了。比如说前一段时间清理表外资产,在正规的贷不到款的民营企业只能获得信托贷款、委托贷款或者票据的贷款,这种融资最后都受到了在清理不良资产,或者清理各种各样问题的时候政府直接打击的对象。所以我们国家在清理金融风险的时候产生的不是经济健康力量增长的一种效果,而是倒过来了。

     再就是财税也出现了问题,贾康也知道,财税我认为咱们官方一再宣称减负了多少多少,但是没有事实证明是减负了。尽管财政部说真的是减负了,但是你去看数字,中国到现在为止,累计的财政增长速度高于去年。显然企业或者是个人的税收的负担超过了去年,是在加的,并不是税收变成了减负,应该说不减反增,这都是中国在去风险,或者调控政策中所出现的反向的,负效应、负刺激的不适当的对策。

     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对策只能这样说,在中国目前情况下已经存在要往下走的情况下,你能稳住就不错了,所以我认为面对这样冲击的情况下,第一就是要稳,你不降能够处理这些风险隐患就不简单了,所以我们觉得先要稳。稳的情况下要干啥?要在稳的情况下要把过去的风险隐患坚持往下清除,这种清除是值得的,是必须要做的。隐患去的时候,第一还是要去房地产的隐患。房地产现在又出现想抬头,再重新刺激的苗头和呼声出来了。所以当前,房地产的调控还是要放在第一位。现在房地产高房价、高风险,大量的贷款,甚至它带动的扩张产能的产业都依赖高房价,房地产再次高热、升温、膨胀的这样一种希望寄托上,那就非常明显了。好不容易消除的东西又要重新膨胀,这很危险,所以第一是去除房地产的风险隐患。

     第二是银行,现在银行贷款,包括信贷贷款,包括债券融资也好,其他融资也好,要转向结构性的,要把从过多支持房地产和支持政府项目,或者是国有企业的低效率的项目,转向民间、市场的制造业的,特别是新兴产业的。因为新兴产业,我在调研中发现很多新兴产业他们自己盯着自己的目标,因为他们本身就在干制造业,干新兴产业,他们不可能转到房地产上去。他们自己在干,没有多少国家的支持。但是国家确实是应该对新兴产业的支持应该像对房地产或者像对某些其他投机性行业那么强大的支持,那中国的结构在于实现重要的改变。

     再就是中国的产业升级趋势也要依赖消费升级,我现在调研发现很多新兴产业他们其实盯住了现在老百姓新兴的消费需求,才出现我们现在说的电子,或者微电子,或者是更多新兴产业的发展。不像房地产,一拉就是钢铁、煤炭、水泥,所以说中国的转型还是要在于市场消费需求的升级,再加上整个政策上的支持才行。

     最后,我们可以说现在新的转变方式就是民企,民企是消费产业或者末端产业,或者是我们整个市场需求最灵敏、最有活力的这一部分,现在已经产生一个政策性的巨大的转变。所以说这种结构性的转变或者有利于未来发展趋势的转变已经开始了。

金砖智库CBGG

金砖智库CBGG,全称金砖国家与全球治理智库,是非盈利的国际新型智库,总部设在北京。CBGG汇集了全球顶级的决策者、学者和业界领袖,聚焦世界经济格局的深刻变化,是世界金融论坛的主办方和发起方,致力于完善全球经济和金融治理,为加强和完善全球治理提供前瞻性的智力支持和政策建议。

请联系我们:info@cbgg.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