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金砖智库CBGG 时间:2019-03-12
全国政协委员、金砖智库CBGG学术委员、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尚希
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如何解决?如何处理稳增长与防风险的关系?全国政协委员、金砖智库CBGG学术委员刘尚希近日在两会期间表示,民营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涉及体制问题,要以市场方式推进金融体制改革,金融监管要重在控制宏观金融风险,微观的要交给市场,给金融创新留出空间,要防止政府错位和越位,以免对市场产生不利的影响。
刘尚希委员谈到,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需要拆分开来,融资难和融资贵是两个层面的问题。融资贵更多是市场定价的问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率的确定是按照风险来定价。融资难问题涉及体制问题,企业有没有直接融资、间接融资的通道?金融的开放性、金融竞争的市场性到底如何?监管是不是带着标签,在对金融机构贷款考核、问责的时候是不是带有某种倾向性?这些体制方面的问题都会带来融资难的问题。
刘尚希委员谈到,民营企业融资难,于是在正规金融渠道之外,出现了所谓的非正规金融体系,我们称之为影子银行。影子银行就是在现有体制条件下,大量融资需求得不到满足而形成的一种扭曲的、非规范的、野蛮的融资市场。这个“扭曲市场”的参与者不仅仅是一些民营金融机构,实际上也有国有金融机构参与其中,这些金融机构通过诸如表内转表外、非标业务的方式来满足民营企业的融资需求。
“为什么会出现影子银行?从根本上说是需求导致的。企业有融资需求,市场就会想方设法去满足这样的需求,尽管现行体制不一定允许,或者是处于灰色地带。影子银行是一种扭曲的融资方式,监管也没有到位,是完全自发形成的,显然这其中就出现了很多风险。但是,这些风险和影子银行本身不是一码事,要将二者分开,正规的金融机构也会产生风险。至少影子银行是市场的力量自发形成的,满足了融资难的市场需要。如果正规金融、体制内金融能够满足现有需要,影子银行会发展起来吗?不太可能。”刘尚希委员说,融资难实际上又加剧了融资贵,如果这些体制性的问题不解决,融资难没有办法解决,其他办法都是治标不治本。
刘尚希委员表示,我国现在存在一个悖论的现象:一方面金融发展很快,金融业净产值占GDP比重是世界第一;另一方面又存在深度的金融抑制。我国金融市场之所以不能发育起来,主要是体制问题。
刘尚希委员建议,首先要落实金融开放,如果能有更多金融机构发展起来,很多分层次融资、贷款的需求就有可能解决。“现在这样的格局不发达,类似于网商银行这样的银行凤毛麟角,他们专门服务中小企业,通过科技手段降低运营成本,没有放贷员、没有网点,通过风控把不良率也降得很低,成本也很低,效率又很高,就可以盈利。如何通过市场手段解决市场需求问题,这是最重要的。大家说中小企业融资是世界性难题,在现有的条件下确实是,但其中的一些问题,比如规模化、信息不对称的问题,网商银行不是解决得很好吗?已经有样板摆着了,所有金融机构应该大力发展金融科技,用技术手段解决这些问题。”刘尚希说。
刘尚希委员表示,金融市场要放开,让更多机构进入,当然这个门槛要高,标准要高,不能把不具备能力的机构都放进来。现在有的民营企业愿意进入,比如互联网金融、P2P,监管可以提出更严格、更高的要求来进行引导,不能出了问题一竿子打死,开始监管不到位,等到它出问题了就地枪毙,这不是引导,监管应该是事前引导。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以市场的手段、市场方式来满足市场的需要,这样才有金融体制的改革。
刘尚希委员表示,金融监管要从“唐僧式”念紧箍咒的监管,变成“如来佛式”的监管,就是你有本事翻跟头,翻十万八千里还在我手掌上,风险是可控的。监管部门把宏观金融风险控制住了,微观的交给市场,个别金融机构因为风险没有把控好出了问题,由它自己承担。这样“如来佛式”的监管,给金融创新留出空间。
“还有利率市场化的问题,现在利率市场化已经到位了吗?价格是完全由市场决定的吗?还有很多行政干预的因素在里面。还有多层次的资本市场问题,现在的金融市场是割裂的、互不相通的,根本不是多层次的资本市场。这也涉及体制问题,不同部门分管一块,几龙治水,市场不能统一。”刘尚希委员说。
对如何处理好稳增长和防风险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刘尚希委员认为,要重视如何把握好风险的层次、风险的走向以及对风险的转化,这对处理好稳增长和防风险是至关重要的。
“如何处理稳增长与防风险的关系,不能停留在抽象的概念上,首先要分清风险的层次,避免政府越位。”刘尚希委员说,风险是分层次的,有微观风险和有宏观风险,只有宏观风险,即具有公共性的风险才是政府的责任;微观风险是市场主体的事情,如果在宏观风险和微观风险分不清楚,眉毛胡子一把抓,很可能导致政府越位,就不利于微观主体活力的增强。
刘尚希委员还表示,要准确把握风险的走向,防止政府错位,比如一个企业出现问题,所有的企业都要关停整顿“吃药”;再比如开始不管理,风险积聚、发现问题后,对有些企业“就地枪毙”,这都将对市场产生不利的影响。
刘尚希还提及,对风险转换要有比较准确的判断,风险它是转化的。不同领域的风险、微观和宏观的风险都是互相转化,看起来是个市场的问题,但有可能转化成了一个公共性、宏观的风险问题,这时判断要准,政府要及时去补位、防止缺位。